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需亟待破解三大瓶颈

作者:智城小编 发布时间:2013-11-21

      2013年伴随世界经济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服务外包在新技术、新模式等新机遇里不断成长,但行业整体大而不强的局面依旧存在。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面临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紧缺束缚、同质化竞争三大瓶颈,当前亟待多措并举促进高端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服务外包高速成长
     “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国内雇员人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不得不谋求新的增长机会。”
中国服务外包伴随世界经济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新技术、新模式等新机遇里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5万5千份,合同金额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9%,执行金额近200亿美元,增长36.4%。
      服务外包是企业将价值链中具有基础性、共性、非核心的IT业务及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专业服务团队来完成,从而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本文编辑在本次服务外包合作大会上发现,与往年参会的国内企业主要以接包企业为主不同,今年有90多家国内的发包企业参加。
     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将达到1.65至1.8万亿美元。“这其中,中国企业谋求转型带来的利好将惠及全球多国,并成为低迷期提振世界经济的一剂强心针。”美国IBM公司全球软件服务大中华区总裁胡晓专说。
三大瓶颈成高端化障碍
     尽管产业总体规模不断做大,但大而不强仍是当前困扰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企业自身专业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是首要瓶颈。当前我国服务外包处于产业低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项目类型集中在软件开发及测试、数据录入等领域,而从设计到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等高端业务领域则很少涉猎。
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成本最大约占到60%,市场支出约占25%,而本应大力投入的技术研发投入份额仅为4%。投入不足已经制约了企业专业技术的提升。
同时,现有人才体系难以满足行业升级需求。人力资源是服务外包行业的核心资本,同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是符合外包企业需求的专业高端人才更是匮乏:在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上能满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副院长陈文敬表示,与全球服务外包业领先的印度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业从业人员不足成为制约后发力的重要因素。不少外包企业虽然迫切希望扩大规模,但人才奇缺的问题却束缚着企业做大。
此外,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洗牌风险。部分城市产业定位无法同本地特征及比较优势相结合,无法有效形成差异化竞争,是目前阻碍我国服务外包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最核心问题。  
加快行业转型步伐
      与会专家建议,我国服务外包业应从自身出发,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从而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高端化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走专业化路径,抓住细分市场,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价值。
在行业整体还以成本为发展导向因素的现阶段,实现企业高端化转型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创新为带动,有效增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自主研发能力;另一 方面要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还要同新兴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有效利用新兴技术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合理布局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及早着手产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
在促进服务外包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差异化竞争水平方面,亿诚测试软件外包服务研究中心认为,除了起步较早、综合优势突出的一线及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同样有机会。这些城市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有竞争力的运营成本及人才供应,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准备。特别是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定位发展。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指出,在行业转型中,政府需承担更多责任,新一轮服务外包政策理念需由过去的“扶持”转为 “促进”。政府应遵循国际市场规律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而不只是一味扶持。尽早建立中国服务外包协会这一全国性中介机构,开展民间对话。

应从培训、服务和体系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服务外包的人才体系。

      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为使大众对于行业更为熟悉,亿诚测试软件外包服务研究中心建议应注意服务外包人才供应方与需求方中间环节的打造。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行业在职培训,聚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业,整合政府资源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供需市场的信息对接等。
      关键还要构建人才体系长效机制。政府应牵头搭建完善的服务外包人才架构体系,这包括出台服务外包行业人才优惠政策,将高校、培训机构等纳入政府支持体系 中;搭建专业的服务外包人才数据库,保证各类人才信息的持续更新及补充;通过企业与产业园区的互动,延续已有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形成人力资源可持续性 供给等。